情緒勒索

面對關乎家人的情緒勒索你會如何解決?
面對對於你家人產生威脅的情況你會如何防範?
這幾天我的情緒焦慮,我的情緒焦躁或許可能來自於這件事情也關於這個人。
首先我需要先說明「我是受害者」也是印證寫實的「好心被雷劈」的無奈之心。
「方土方」本名「謝錦慶」原是我帶的學生中的一個親哥哥,而我基於他們家庭因素,從小父母離異,而學生的成長背景從他口中娓娓道來我只是感到一份欣慰,所以我對於這位學生(弟弟),我以教育的理念,希望能夠希望孩子能夠慢慢導入正軌。後來學生說他親哥哥想認識我,我覺得這只是學生的家長,因為他們家境中沒有缺少了父母的角色,只有伯父將他們扶養長大,所以以身份認定把他哥哥視為家長。
但以我對人的觀察,我很快就發現出問題點在哪。而是來自於哥哥的「偽善」、哥哥的「欺騙」、哥哥的「不知足」。
原因在於:去年在搬家到新店之前這位哥哥一直以不同的理由來去假裝可憐,希望他人施捨他「愛心」,而施捨的愛心卻只是「丟入水裡」。在我搬去新店時他半夜傳送一封簡訊給我「以知道我老家在哪為由」威脅我希望我繼續「施捨」他。
我用字比較直接,因為對我來說,一開始的幫助是「救援」是「幫忙」,而一再的幫助卻看不到他的努力,看不到他的改變我覺得這是「施捨」。
所以我選擇「拒絕」。
當然,可想而知,他會惱羞成怒的變本加厲反擊,因為「得不到」就希望「毀掉」。
你們看到連續劇搬的情節不停在我生命上演,無論是情緒勒索、冷眼旁觀、羞辱言語的都是我在生活中被欺騙、被愚弄、被不善待、被一再又一再的利用。
何嘗不苦中作樂、不一笑置之。
而我卻選擇了「承擔」且「佈局」且「先將心靜、心穩」才能「解決」
這些都是一再又一再的修為
也是一再又一再的修煉才能坦然、淡然的與靜處之。
所以最近這幾天這位「哥哥」,又來打擾我的生活,我也格外平靜,但我內心仍然氣憤,因為「錯不在我」為何不做聲是變成「懦弱」的代名詞?
他前幾天跑來我工作室「按門鈴」,會不會哪天也跑去我老家「按門鈴」?
家裡二老能否承受這樣的壓力且能否承受情緒綁架的不安?
所以我回話每句都是反覆三思,因為我知道他患有情緒問題,但我不希望用生病當成藉口,變成一種給犯人的藉口。
所以我還是選擇用文字回應,代替直接對衝的孩子氣,不希望家人一再的擔憂。
以下是我回覆的話語:
「
請問憑什麼要拖其他人下水來去滿足你的私慾?
怎麼會覺得用家人來去威脅、恐嚇你期待的效用是什麼?
如果你希望我用相同方法回報你,我可以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
我從不以你家人為由說出難聽的話是因為「我尊重你的家庭」,「我尊重你的出生」,「我尊重你」。
但一再又一再重複的幼稚行為不會覺得愧疚?
請你好好過好你的生活
不要屢次打擾到我
因為過往我已沒有跟你計較是我放下而不是我懦弱。
「請自重」
許多人以嫉妒掩蓋失敗,以忌妒時刻記取失敗。
一個真正成功的人,不用跟別人比較。
以他人的成功得以砥礪
以他人的成功得以銘記
希望你用「過得比我更好」來去反擊,這樣競爭的方式你會反覆的思考,反覆的佈局,這樣的成果,或許這樣更落落大方,更無虧你心。
請你拾起你的智慧將智慧往正向走,
不然你的報復反饋永遠只是自己,
你的報復出自於不甘,你的不甘出自於我跌倒比你重,卻比你更快爬起來。
你的不甘出自於你自己內心的深處仍然對自己沒有肯定,對未來沒有掌握,對羨慕的愛奪。
你羨慕他人的一切,你不是沒有努力,而是把努力用在心機上 。
如果不懂得感恩的人往往只會要求越來越狂妄
因為他會覺得「這個肥羊」我應該要好好的抓住
因為他曾說過「他覺得我憑什麼過的比他好」「他忌妒」「他恨」
我不會永遠被情緒勒索所佔據著因為「我無愧我心」
因為我相信只有冷靜只有解決自己的恐懼,才能保護自己所愛的,也不會隨意波及到他人來去忍受我情緒不穩的壞脾氣。
對話證明


如果真的把對話紀錄全部看完,一定不會覺得2000可以解決得了這件事情,因為一而再再而三的心軟,最後只會讓對方覺得這是可以「予取予求」機會的開始。